和往期许多主角的命运一样,本期故事的两位主角与那场改写历史的莱特湾大海战紧密相连。扶桑号与山城号,这两艘年近而立的老旧战舰实盘配资平台,在太平洋战争的尾声才终于有了上阵的机会,但他们的命运注定要在这场绝命的战斗中画上句号。
扶桑与山城的命运
扶桑号和山城号这两艘舰船,各自承载着不同的历史与象征意义。扶桑,这个名称不仅代表着一种美丽的花卉,还曾是日本的代名词。在古代,扶桑一词曾寄托了许多深远的期待与梦想,因此,命名为扶桑的战舰无不带着历史的厚重与未来的光辉。
扶桑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5年,它是日本帝国海军的骄傲,也是世界上第一艘超无畏战列舰。拥有超过三万吨的排水量,扶桑号配备了6座双联装356毫米主炮,共计12门,火力之强令全球震惊。那时的其他战舰无论是在火炮口径还是数量上,都难以与扶桑号匹敌,尤其是船头和船尾的炮塔设计,使得它的火力在当时几乎无人能敌。
展开剩余81%然而,扶桑号的设计也有明显的缺陷,尤其是在其中部的两座炮塔布置上,导致了舰船火力的有效发挥受到限制,且影响了锅炉舱的设计,使得其航速较慢,成为了日军战列舰中的“慢船”。尽管火力强劲,扶桑号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就已经被降级为二线舰艇,主要用于训练。
山城号比扶桑号晚了两年建成,尽管在设计上进行了修正,针对扶桑号的缺陷做了一些调整,然而并没有根本性地改变其性能问题。扶桑级的后续舰艇——伊势级战列舰则几乎是对扶桑号的重新设计,改良了炮塔布局,提升了战舰的战斗力。
扶桑号经历了多次改装,虽然通过拆除1号烟囱等措施提升了一些性能,但舰船重心的不协调和较低的航速始终未能得到彻底解决。即便如此,山城号和扶桑号依然在日本海军的历史中占据着重要位置。
战争中的“边缘角色”
当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后,扶桑号和山城号几乎被束之高阁,成为了“晒太阳”的二线战舰。它们的首次实战机会出现在1942年4月18日。当时,日军试图追击哈尔西舰队,但由于机动不及,战舰们未能完成任务,结果仅仅抓到了一艘倒霉的苏联运输船,成为了这场追击战的“副产物”。
在随后的中途岛战役中,扶桑号和山城号被派往阿留申群岛进行警戒和支援任务。尽管任务重要,但两艘战舰并未参与任何直接战斗。随着中途岛战役的失败,日军深刻认识到航母才是海战的关键,战列舰逐渐被边缘化,扶桑号和山城号也开始在港口内度日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港口的某个午后,扶桑号与山城号曾经历过一件颇为戏剧性的事件——1943年6月8日,停泊在同一港口的陆奥号战列舰突然自爆。扶桑号和山城号赶到现场,参与了对陆奥号船员的救援。
尽管两舰随后参与了几次支援任务或物资运输工作,但它们的存在感始终低迷,基本上被 relegated 到了战舰的“陪衬”角色。
最后的绝命之战
然而,尽管扶桑号和山城号先天有着许多缺陷,且被许多海军将领认为“老旧且无力”,在战争最紧张的时刻,它们依然被投入到了前线。随着日军舰艇逐渐被美军消耗殆尽,扶桑号和山城号终于被迫走上了“自杀之旅”。
1944年10月20日,扶桑号和山城号在文莱港口与其他几艘舰艇汇合,组成了西村舰队,准备前往莱特湾。在前往莱特湾的航程中,海面保持异常平静,直到24日,西村舰队才在接近莱特湾时遭遇了美军的首次空袭。
美军的战机从富兰克林号和企业号出动,轰炸了西村舰队,扶桑号在这次空袭中被一发航弹击中,舰上发生了大火。然而,日军的损管队伍表现出色,迅速扑灭了大火,其他舰艇损伤轻微。然而,这次空袭的短暂停顿并未改变局势,西村舰队的“走投无路”命运已经注定。
之后,西村舰队进入了苏里高海峡,试图趁着夜色偷袭美军。然而,美军的PT鱼雷艇却像幽灵般出现,对日舰进行了猛烈的攻击,虽然鱼雷并未命中,但随后的攻击战斗却异常惨烈。扶桑号在被一枚鱼雷击中后开始减速,脱离了编队,而山城号也未能幸免,在左舷中了一枚鱼雷。
凌晨时分,扶桑号发生了一连串的爆炸,火势失控,最终在3点45分,舰上的弹药库爆炸,扶桑号的两段舰体在海面上漂浮了近两小时,依旧燃烧着,直到6点30分彻底沉入了水中。
与此同时,山城号也未能逃脱死亡的命运。在一阵猛烈的攻击后,山城号被多枚鱼雷击中,最终倾斜至45度,西村舰队的指挥官和舰长决定留在舰上殉国。仅仅2分钟后,山城号就沉没了,带走了1200多名船员,剩余的几名幸存者最终被美军捞起。
结局
扶桑号和山城号,这两艘曾被视为海上力量的象征的战舰,最终在莱特湾的海面上化为残骸,经历了悲惨的沉没。它们在太平洋战争中充当了“边缘角色”,直到最后才被投向前线,却未能再现辉煌。
这场残酷的战斗不仅是对两艘战舰的终结,也是日本海军无可避免的衰退写照。在这些“老兵”的死去之后,太平洋的海面上再也看不见它们那两座雄伟的炮塔,它们的名字,成为了历史的记忆。
发布于:天津市美林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